紫笔文学 > 大明:家父蓝玉,造反洪武 > 第四十八章 指酒成诗

第四十八章 指酒成诗


  望春楼。

陆凌川一动不动的坐在椅子上,不知道已经过了多久,等在外面的昌平早就来到了包厢,默默地候在一旁。

楼下的交谈声已经渐渐停息,似乎所有的客人都已吃饱喝足后离开了。

包厢内安静得出奇,落针可闻,昌平看着双目失神的陆凌川,脸上渐渐流露出一丝担忧。

良久之后,昌平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十三哥,是不是方才发生了什么?我看冯、傅二人离开之时神色也有些凝重。”

陆凌川回过神来,摇了摇头,随口道:“没什么...”

“把这些饭菜都打包吧,别浪费了。”

他刚才心里想的,并不是和冯、傅二人之间结盟的事,而是徐妙锦,对于这个曾经甘愿陪着自己共赴黄泉的人,他始终还是放不下。

但他现在还没有勇气去跟她重逢,害怕保护不了她。

“打包?”

昌平疑惑的嘟囔了一句,一脸不解。

“噢,就是找个食盒装起来,带回去给大家吃,别浪费了。”

陆凌川反应过来,换了个说法,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

昌平答应了一声,立刻去跟酒楼伙计要了两个大食盒,将桌上的饭菜全部打包,只给陆凌川留下了一壶酒,一只酒杯。

陆凌川长叹一声,转头看向了窗外,华灯初上的京都城,依旧很热闹,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些天发生的种种而有任何改变。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有的只为了一日三餐的温饱,有的只是希望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醉,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可是陆凌川不信命,这一世,他发誓要走出一条以前从未走过,甚至从未敢想的路。

想到此处,陆凌川突然心血来潮,伸出一根手指,蘸着杯中酒,肆意在桌上划动了起来。

指停如笔落,一首以酒为墨的诗便出现在了桌面上。

“风雪压我两三年,我笑风轻雪如棉。”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客。”

“且听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

看着这首有感而发的诗,陆凌川撇嘴一笑,不再逗留,起身向外径直走去,步伐无比的坚定。

他忘了这首诗是从哪儿看来的了,记忆久远,真的记不清了,但也无所谓了。

望春楼是京都城内久负盛名的酒楼,每日来来往往的客人都是络绎不绝,走了这桌,很快就会有下一桌登门。

陆凌川走后不久,一名小二便搭着抹布走进了包厢,准备收拾客人留下的残局。

很快,小二便发现了桌上那首酒渍未干的诗,不由得好奇的仔细看了起来。

虽然他不识字,但却也看得十分认真,模模糊糊的念叨着:

“风...两三年?我笑风...如...”

“且行且看且从容!这句我认识!”

“好像有点深奥啊,听起来应该是哪个才子所写吧?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小二一边收拾着,一边喃喃自语着。

可是读了半天他也只能认识这几个字,唯一能完全读出来的,也就只有最后一句,于是苦笑着收拾完了残局,转身向包厢外走去。

这时,楼下又进来了两名客人,跟柜台打过招呼之后,便径直向二楼走去,恰好与刚刚收拾完的小二擦肩而过。

“且行且看且从容...”

或许是真的觉得那最后一句好听,小二此时还在默默嘟囔着。

“等等!”

然而就在这时,刚刚擦肩而过的那名客人却突然叫住了小二,眉宇之间露出了一丝诧异。

这是一名年约十七岁上下的少年,锦衣华服,一看就身份不凡,身旁还跟着一名年过四十的中年人,看起来文绉绉的,带着一丝书卷气。

“客官,您有何吩咐?”

小二停下了脚步,茫然的看向了少年,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你方才口中说的是什么?”

少年打量着小二,满脸好奇。

“啊?”

“且...听且看且从容么?”

小二愣了一下,莫名的有些紧张。

少年眼前一亮,确认自己没有听错,惊讶道:“你会作诗?!”

似乎是没想到连这望春楼里的一名寻常伙计居然也能出口成章,顿时好奇心发作。

可是小二却羞愧的连连摆手,急忙道:“公子说笑了,小的这种粗人哪里会作什么诗啊?是刚才的一名客人写在桌上的,小的无意间看到的。”

少年这才明白了过来,于是继续道:“在哪儿,带我去看看。”

看得出来,他十分感兴趣,已经不只是好奇那么简单。

小二答应了一声,立刻带着少年和那名中年人回到了刚才的包厢,可是走进去之后才突然想起来,桌上的诗早就被自己刚才给擦掉了。

“哎呀,实在抱歉啊公子,我想起来了,刚刚已经被小的擦掉了...”

“他是用酒水写的,即便没擦,这会儿应该也已经干了...”

小二挠了挠头,有些紧张的看着少年,不知所措。

少年有些失望的在桌面上打量了半天,缓缓道:“你可还记得他一共写了几句?都写了什么?”

小二回忆道:“好像...好像是六句,对,没错,六句!”

“可我只认得最后一句,前面是什么风啊,两三年啊什么的。”

少年又道:“你可还记得怎么写么?能不能写出来?!”

小二想了想,肯定道:“可以!”

虽然他不认识几个字,但是记性还是不错的,望春楼不是一般的酒楼,每日进进出出的很多都是达官显贵,大多数都是常客,所以对眼力和记性的要求十分严格。

少年闻言,面露欣喜,立刻便让身旁的那名中年人去一楼取来了笔墨纸砚。

接着,小二便根据自己的记忆,七扭八斜的将记忆中的那首诗完整的写了出来。

“风雪压我两三年,我笑风轻雪如棉。”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客。”

“且听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

“好诗!好诗啊!”

少年看着小二写出来的诗句,两眼放光,有些激动的说着。

旁边那名中年人也若有所思的点着头,缓缓道:“的确是好诗,能写出这样心有鸿鹄之志,但却云淡风轻的诗句,说明这个人称得上是一位大才!”

少年转身看向了一脸疑惑的小二,沉声道:“你可还记得这诗是何人所写?!他什么时候离开的?!”

小二茫然的摇着头,喃喃道:“不记得了,好像离开有一会儿了吧,不过他一定是第一次来,如果是常客,小的不可能不记得。”

“当时这包厢中好像只有三个人,两老一少,好像身份还不简单,把整个二楼都包了下来,似乎是谈什么重要的事。”

“后来那两个老的先走的,那个小的是最后走的,年纪似乎跟公子相仿。”

听到小二的回答,少年的脸上再次流露出一丝失望,一边默念着那几句诗,一边缓缓来到了窗前,借着窗外的灯火,眺望着街上的人流。

看着有些失望的少年,小二转了转眼珠,再次开口:“虽然小的不记得这诗是何人所写,但只要他再来望春楼,小的一定能认出来!”

“当真?!”

中年人看着小二,沉声喝问。

“一定!虽然我不识字,但是认人在行!整个望春楼,脑子没有比我更好使的!”

小二肯定的点着头,露出了一丝耐人寻味的笑意。

少年缓缓转身,看着小二嬉皮笑脸的样子,冲着中年人使了个眼色。

中年人见状,迟疑着从怀中掏出了一锭银子,随手丢向了小二。

“多谢公子!多谢!”

小二急忙伸手接住了银子,脸上笑开了花。

“你若是胆敢糊弄,饶不了你!”

中年人沉着脸,威胁着说道。

“小的不敢!”

“可是,如果他再来,小的怎么通知公子啊?”

小二连连摆手,笑着问道。

中年人道:“会有人来找你的!”

说完便示意小二离开。

小二答应了一声,心满意足的转身离开了包厢。

中年人迟疑了一下,缓缓来到了少年的身后,轻声道:“殿下,您是想找到那个人,收为己用么?”

少年点了点头,认真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这个人应该很有趣,本宫的确想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派人查一下,看看这个人究竟是谁,顺便知会曹国公一声,让他也留意一下。”

话音落下,少年的眉宇之间渐渐流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


  (https://www.zbbwx.net/book/3329342/5129417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