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384章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

第384章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


“去找尚中敏?”方明华听了感到很惊讶。

    西川说了缘由。

    原来就在今年(1987年),海子不想教书,辞职想和燕大几个同学一起去海南办一份报纸。

    他把这个消息写信告诉给父亲之后,没料到父亲坚决反对。海子未能成行,郁闷之余利用假期就去蓉城。

    “他说了,他将去蓉城,那里是除了燕京,诗人最多的地方。”西川笑道。

    “可是,尚仲敏他们的诗歌理念和你们不同,你不是说你们创办《倾向》,其中就是针对尚中敏他们的《非非》吗?”方明华问道。

    西川思考了下,反问道:

    “方主编,你的诗歌理念和尚中敏他们不同,不照样可以在一起吃火锅吗?”

    方明华闻言大笑。

    其实,方明华问海子并不是关心这个。

    他试探性问道:“西川,海子最近的身体精神状态怎么样?还在练气功吗?”

    “不太好。”西川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

    “除了父亲的不理解,今年五月燕京作协在西山举行了一次会议,让海子也受到打击。”

    “怎么回事?”

    “海子应邀参加,会上有人批评他写长诗”“搞新浪漫主义”,说他短诗写的不错,长诗则没有什么价值。海子听了郁闷不已,其实他最看重就是他的长诗,我和骆一禾都为此鸣不平。”

    说着,西川很是气愤,转过身从自己办公室抽屉里拿出几张稿子递给方明华。

    “你说,这诗写得不行?!”

    方明华拿过来一看。

    卧槽!

    海子的代表作之一啊。

    《以梦为马》!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写的非常好,这首诗我们《延河》要了。”方明华毫不客气将这首诗稿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等海子回来,你告诉他这首诗稿费按照一行10元给他!”

    这可是当今诗歌稿费最高价格了!

    西川当然乐意。

    看看时候差不多方明华就告辞离开,西川说晚上请他吃饭,他婉拒。

    当西川送他下楼,分手告别的时候,方明华突然停下脚步。

    “西川”

    “嗯?”

    “你是海子最好的朋友,这两年你要多注意点海子的精神状态,”

    看到方明华一脸严肃,西川心一紧点点头。

    “如果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就给我打电话。”

    “好的,伱慢走。”

    “再见!”

    方明华出了杂志社,在路边挡了个黄色面的直奔鲁院。

    在路上,方明华看着夕阳心里还想着海子的事。

    海子自杀,除了练气功走火入魔是不是也有这一连串的不愉快有关?

    诗人本来就是很敏感的。

    方明华没想到海子出去散心,竟然去找尚中敏。

    方明华实在想不通两人会谈什么?

    如果是诗歌,肯定是争吵。

    不过海子相对沉默寡言,可不是能言善辩的尚中敏的对手。

    希望两人只是在吃火锅。

    其实,方明华和西川都想错了,此时的海子根本没在蓉城,还在青海,在一个叫德令哈的小城里。

    德令哈的夜晚,荒凉而又宁静深远。

    海子当然不是无目的而来,他是来见一位姐姐。

    在政法大学的小院里,他迷恋上了比他大二十多岁的一位女作家。那位女作家并不漂亮,可是海子热恋着她。

    曾经一个夜晚,下着大雨,海子在政法大学的校园里合着双手,跪在地上,等待着那位女作家,直到第二天天亮。

    他这种痴情并没有感动对方,女作家已经有家有口,怎么会接受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青年,跟着瞎胡闹?

    不得已,女作家就回到了西部老家。

    海子并没放弃,到了暑假打着去成都去会蜀省诗人的旗号,却是赶赴青海,来到德令哈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城。

    女作家当然不会见他。

    失望之余,海子准备返回蓉城。

    坐在开往蓉城的火车上,海子看着慢慢消失的小城,外面夜色的戈壁滩,他从背包里拿出日记本,又写下一首诗: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没想到的是,就他这首诗,让这个原来名不经传的戈壁小城,突然变得文艺起来。

    方明华后来得知,海子在蓉城也不太受待见。

    蜀省诗人的恃才自傲,但海子本人的沉默少言和过于内敛,更重要的诗歌理念不同。

    诗坛纯粹是一个江湖,所谓大侠辈出,各种豪杰横空出世,诗人相见往往对酒当歌、壮怀天下。而海子则显得玉树临风、儒雅得太书生气。

    不过尚中敏接待了他。

    尚仲敏在在蓉城水电学校教书,有一间房子,一张床,在大概一周的时间里,他几乎与海子朝夕相处。

    白天他带着海子去拜访成都诗人杨黎、万夏、翟永明等。

    到了晚上,两个人买些下酒菜,就着一块一一瓶的沱牌曲酒通宵达旦地长谈,有时一起打坐、冥想,试着用意念和禅语交流。

    海子在蓉城一周时间里,尚中敏在生活上对海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可惜还是因为诗歌理念不同,在海子回到燕京之后,尚中敏在自己刊物《非非》上公开批评了海子写的一首长诗《土地篇》,措辞非常严厉。

    海子为此郁闷不已。

    这些都是方明华后来才知道的,知道以后也是唏嘘不已。

    时间到了七月下旬,为期四个月的讲习班学习接近尾声,正当大家有些恋恋不舍的时候,鲁院又出现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明年,也就是1988年,鲁院将和燕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文艺学文学创作”研究生班。

    这可不是类似于讲习班这样的短期培训,而是将学习两年,毕业之后将给予硕士研究生文凭!

    这消息一经传出,班上的学员们顿时沸腾起来。

    (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3314141/1111075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