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433章 听说明华要增选为中国作协理事会理

第433章 听说明华要增选为中国作协理事会理


1984年12月,中国作协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新的章程:“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的专业团体。”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代表由各地会员分别选举产生。”

    1985年1月,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共236名。钯金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王濛等10人为副主席。

    这两年会员代表甚至理事会成员里,许多年事已高的作家纷纷去世,急需补充新的代表,年初国家作协给了秦省作协两个名额,经过省作协理事会开会研究决定,将方明华、邹志安报了上去,很快得到批准。

    按照方明华现在秦省作协副主席以及在文坛的地位,早就应该是会员代表大会代表,路遥、陈中时他们早已经是了。

    但从85年后,国家作协一直没有研究补充会员代表的事,直到去年12月份才开始这项工作,所以,方明华增选为大会代表顺理成章。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次会议并不是开会员代表大会(五年才开一次),而是开的一年一次的作协理事会议。

    方明华感到惊讶。

    仅仅只是新当选的会员代表,又不是国家作协理事会理事,为什么叫自己去燕京开会?

    没资格啊。

    在省作协主席胡才的办公室里,方明华看到开会文件,问出心里疑惑。

    胡才听了呵呵一笑:“你再仔细看看文件通知,是邀请你列席参加!”

    卧槽!

    玩什么文字游戏。

    “明华,别想那么多,准备准备和我们一块去。”胡才说道。

    “好的。”

    方明华被邀请参加今年的国家作协理事会的消息很快就在省作协内部传开,立刻引起有些人的注意。

    这不,今天下午方明华正在办公室看稿件,听到有人敲门,抬头一看是贾平娃,一手拿着公文包一手夹着一支烟走了进来。

    “去作协大院找胡主席汇报西京作协的工作,距离下班还早,就过来到你这里坐坐,没打扰你工作吧?”贾平娃自我解释。

    “没有,坐,坐。”方明华热情招呼,站起来又给对方倒了杯清茶。

    “这是今年西湖虎跑泉的明前茶,尝尝味道怎么样?”

    贾平娃也不客气,坐在沙发上端起茶杯轻轻品尝了口。啧啧称赞。

    “嗯这正宗的西湖龙井,和市面上买的就不一样。”

    “喜欢,走的时候拿点。”

    “算了,每次从你这拿茶叶我都不好意思。”贾平娃摇摇头:“这茶叶不便宜吧?”

    “我不知道,是我媳妇从她二姨夫家拿的,她二姨夫的父母是杭州的茶农,茶园就在虎跑泉附近。”

    “哈哈,明华,你娶了宋棠棠这样的媳妇,享福喽。”贾平娃一脸羡慕。

    说啥话,对于宋棠棠这样的媳妇,方明华也没啥挑剔的。

    人漂亮,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就说这茶叶,反正自从结婚后他就没买过茶,都是宋棠棠从她二姨夫老家拿回来的,每年的明前茶准时会放在书桌边。

    估计也给了钱,不过方明华没问。

    听了贾平娃的话,方明华微微一笑,说道:“贾哥,嫂子对你也不错啊。”

    “她?算了,不说了。”贾平娃似乎有些难言之隐。

    方明华自然没有再追问。

    贾平娃又喝了一口茶,身子向前倾了倾说道:“恭喜啊,明华,你成为会员代表了。”

    方明华听了大笑:“这有啥好恭喜的?贾哥伱,还有陆遥、陈中时他们,早就是作协代表了,再说这代表有啥意思?五年到燕京开一次会,举举手而已,有啥好祝贺的?”

    “可是,我听说你这次和胡主席他他们一起去燕京开作协理事会。”

    “只是被邀请列席参加会议,连发言举手的资格都没有。”

    “不那么简单喽”贾平娃摇摇头:“我听我中国作协的一个朋友内部消息,这次被邀请列席参加的代表,除了你,还有申城的王安依、冀省的铁拧,闽省的舒婷。”

    “哎呦.怎么都是女同志,就我一个男的?”

    “妇女能顶半边天嘛。”贾平娃回了句,突然略显神秘的语气:“明华,你知道吗?从85年到现在,作协理事会里,已经有四位作家去世。”

    哦?

    这个方明华没太注意。

    其实他不太注意这些事,而贾平娃对此很是关心。

    “这说明什么?你们四个,要是补这四人去世留下的位置,进入全国作协理事会!”贾平娃说道。

    “真的?贾哥,这是你自个分析的吧?”

    “是我分析的,但八九不离十!”

    其实,方明华心里也有这样的判断,否则把你一个刚刚增选为代表叫到燕京开始什么理事会?

    作协理事会开会又不是学术会议,而是处理作协一些行政上的事务,叫你一个外人有啥好旁听的?

    当然这些话他作为当事人是不能乱说的。

    现在听贾平娃说出来,脸上立刻装出很惊讶的表情:“不会吧?我资历不够。”

    “资历不够?最年轻的省级作协副主席,最年轻的茅盾奖获得者怎么会资料不够?”

    听到贾平娃说这话,方明华也没回答,只是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苟富贵,勿相忘!”

    贾平娃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方明华刚刚喝到嘴里的茶差点吐出来。

    “贾哥,你这演的哪出戏?咱们都是朋友,论职务都是作协副主席,而你还连兼数职,即便我成为国家作协理事会理事,那也是236名理事之一,有啥权力?说白了,这理事和咱们省作协理事有啥区别?学学文件举举手而已。”

    “别小看这个,作协主席和副主席可是在理事里产生喽。”贾平娃摇摇头,看到方明华又想说什么,赶紧又说道:

    “明华,我不是说这个,我的意思咱们秦省作家群,包括路遥、中时他们,这几年作品异军突起,作品也是精彩纷呈,已经是文坛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可咱们秦省作家在国家作协的地位,连个副主席都没有,全都是燕京和申城的,没有话语权啊。”

    这倒也是.

    方明华点点头。

    现在国家作协,秦省的代表里最高也就是理事,副主席没有一个秦省籍的!

    “咱们秦省老一辈作家里,成就最高当属柳青,可是柳青已经在十年前病逝。然后就是杜鹏成,现在是国家作协理事会理事。”

    “现在就看我们的喽。”贾平娃意味深长。

    (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3314141/1111070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