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别样清穿团宠路:抱着四爷喊祖宗 > 第14章 巧妙应对:金大腿+2,小金库+N

第14章 巧妙应对:金大腿+2,小金库+N


金玉心里慌得一匹,面上却做不胜娇羞状,赶紧把她那痴恋雍亲王至深的人设拿出来说事儿:“这,说来羞臊。妾在家中,原也是个横针不拿,竖线不捻的懒货。”

  “至多学些个看账本、管中馈之类。阿玛额娘慈爱,原想求皇上恩免小选,回去嫁人做个正头娘子的。只是……”

  “只是一见四郎终身误,妾为我们爷英姿所迷。宁可做妾做丫头,也要入雍亲王府。”

  呀~

  太后惊呼,好一串流利的蒙古话:“哀家只道老三风流,老九俊美,老八温润如玉。却没想着,胤禛那张冷脸也能让姑娘魂牵梦萦。”

  听了嬷嬷翻译的金玉讪笑:“各,各花入各眼吧!”

  “别家爷再好,在妾心中不及王爷半分。只可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身边还有贤惠福晋与貌美多情的侧福晋们相伴。妾想后来居上,可不就只能另辟蹊径么?”

  国人从古到今的好奇心重。

  比起宫中、朝中那些勾心斗角,显然小女儿情思更让太后兴趣浓厚。

  听到这还直问比如呢,到底找了什么捷径?

  金玉俏脸愈红:“比,比如啊,民间俚语说想抓住男人的心,就得抓住他的胃。妾虽觉得不大靠谱,但死马当成活马医,还是悄悄学了。”

  大姑娘为成功给人当妾苦学厨艺什么的,就算满洲姑奶奶没有汉女那些规矩,到底也好说不好听。

  当然秘而不宣,所知者甚少咯!

  勇敢金玉随机应变,还就把这逻辑给圆上了。

  只是好巧不巧,赶着康熙带诸子应邀而来,直接听了个全乎。

  知道八哥八嫂昨儿在雍亲王府受了大气的老九还当场阴阳怪气起来:“啧啧,好一个别家爷再好,不及王爷半分。想不到四哥瞧着冷冰冰,实际上这般勾人。”

  “哈哈,这就叫知人知面不知心吧?”老十笑着补刀。

  直接质疑四爷人品,甚至怀疑他跟金玉早就私相授受了,至少给过什么不恰当的暗示。

  否则十几岁的小姑娘,做什么非巴巴给个三十大几有妻有子的半大老头做妾?

  他俩话落,八爷就抢先训斥了两句。然后才向四爷拱手:“这两个莽夫就是爱玩爱闹,没有别的坏心思,四哥莫与他们一般计较。”

  直接堵嘴的意思殊为明显,一般人也就不好意思计较了。

  但四爷是一般人么?

  不是,金玉更不是。

  她甚至在四爷冷脸前就惊呼:“哇~一直听说八九十三位爷感情甚笃,坊间甚至还为您三位创了个八九不离十的俗语。妾以前一直不以为然,现在才眼见为实。”

  早说了,自打公推太子事后,康熙最讨厌的皇子就是八阿哥胤襈。

  有机会要敲打敲打,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敲打敲打。

  这不金玉才感叹完,老爷子就发火了么?

  让九、十两个没事多念念书,少丢爱新觉罗家的脸。

  而老八作为兄长,要耐心教导弟弟,助力弟弟成长。不是他们犯点小错,就紧着帮忙善后,纵着他们越走越歪。

  想起当年老九那逆子甚至为了给老八求情,带着毒药往宫中。

  以死来给他八哥作保,也以死来威胁他这个皇阿玛,康熙这气就不打一处来。

  干脆大手一挥,将两个逆子撵去无逸斋跟小皇子、小皇孙们念书去。

  老九老十瞠目,接着就双双跪下:“皇阿玛饶命啊!”

  康熙气:“让你们念书多长长见识,还要了你们命了?”

  对老十来说,念书跟要他命真没多大区别。

  而老九要脸。

  都三十来岁的人了,被罚去跟儿子一起念书……

  怎么听,怎么让人想撞墙。

  无奈皇阿玛心硬如铁,任两人再如何求情也不改决定。两人调转目标,求皇玛嬷救命。

  这要是往常,太后可能就和和稀泥,为他们说点好话了。

  可今儿她刚受了金玉偌大好处啊!

  那实诚孩子为了她能换换口味,几乎用尽了生平所学。还毫不保留的,把一应方子悉数留下。半点不想着以此为名,频繁往来宫中,得她另眼相待。

  当太后的,自然也不能吃完饭就撵厨子。

  不管老九老十为谁出头,这含沙射影间伤的,可都是金玉的名声。

  当年太皇太后与先帝斗法,太皇太后拿捏董鄂妃。不顾其生病、有孕、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地命其侍疾,说阖宫嫔妃都没其贴心。

  先帝直接开大,责她这个皇后不孝,不给婆母侍疾,作天作地废后。

  作为那个出气筒,太后可没少受磋磨。

  中宫笺表都被收回去了!

  怜惜加上物伤其类,让太后少有的立场分明:“念书是好事,怎么就要了你们的命了?听你们皇阿玛的话,好好静心多学些日子。日后也好谨言慎行,不再犯类似之错。”

  “否则你们一句鲁莽、一声对不住便遮掩过去。却不知得害人家苦主解释多久,才能消弭那些本不该有的流言蜚语呢。”

  就是就是!

  德妃认同点头,巴不得对那俩的惩治来得更狠些。

  但皇上口谕已下,她也不敢置喙。只能借花献佛,积极跟康熙推荐好侄女所做的诸多美食。

  真·使劲浑身解数,也要从万岁爷嘴里抠出一句这丫头倒是个好的来。

  有帝王金口,看哪个不要命的还敢人前人后嘲讽她侄女!

  康熙原还不以为然,但尝过焦糖奶茶香醇,奶油蛋糕甜美,知道其用料之简单易得后,也免不了由衷赞一句蕙质兰心,别出心裁。

  知道她将这些个足可以传家的方子毫无保留都献给了太后,更夸她有孝心。

  当场赐了一匣子珍珠并六匹各色贡缎。

  太后笑:“连皇上都这般大方,哀家这个得益的更不能小气了去。科尔沁那边年年进贡,哀家这儿别的不多,好皮子着实不少。”

  于是貂皮、狐皮、鹿皮,各色上好皮子数十张就跟了金玉姓。

  太后娘娘甚至还体贴地赐了金银锭子各十两给她镶珍珠使。

  金玉笑眯眯谢恩,入宫一趟,助力祖宗爷小挫对家。金大腿加2,小金库加N。

  不虚此行有没有?


  (https://www.zbbwx.net/book/3306677/1111112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