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别样清穿团宠路:抱着四爷喊祖宗 > 第73章 别人也许不弱,但都不是雍正

第73章 别人也许不弱,但都不是雍正


金玉惊疑不定。

  不怕她这小蝴蝶引起大风暴,只担心风暴过后以往研究的史料都成了废料呜呜呜。

  见她双眉紧蹙,大眼睛里满是惶恐担忧。

  四爷赶紧微笑安抚:“应该不关你的事,八弟想一击即中吧?也或者还有打皇阿玛脸的意思。”

  毕竟当初公推太子,皇阿玛就为复立太子用尽手段。

  结果台子搭好了,老八被人推出来,气得他老人家把胤禩骂了狗血淋头。

  简直极尽侮辱之能事。

  同为儿子,老八心里不免有恨。想把皇阿玛最钟爱的太子踩进泥里,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也是有的。

  金玉挠头,好吧。

  古人云偏疼儿女不得计,康熙祖宗爷也确实……

  在这方面槽多无口,金玉这个当晚辈的都不忍赘述。

  只因为他这个偏心劲儿,至今也不敢往他老人家面前自曝一把。让他团结九龙,从国家层面由上而下地推进强大计划,进而纵横四海。

  宁可晚几年,慢一点,等锐意改革的祖宗爷上位了再大展宏图。

  无它,康熙虽有九龙。但也只有她家祖宗才是雍正,才有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能耐。

  别人也许不弱,但都不是雍正。

  也不是她亲祖宗。

  四爷被自家乖孙女捧得眉开眼笑,康熙这怒火可就攒起万丈高了。

  张伯行和噶礼从去年江南乡试就开始相互攻讦,他这个当皇帝自然万般重视。前后派了两拨钦差去调查,都说是张伯行的问题。

  自己钦定的天下第一清官做了贪赃枉法事,这好比一个巴掌扇在康熙脸上。

  气得他直接停了张伯行的职。

  不久后,他在宁寿宫碰见来给太后请安的噶礼之母。谈及此事时,老太太都说张伯行清廉,倒是她儿噶礼收受贿赂。

  连亲额娘都不齿其行,噶礼得贪成什么样?

  至于钦差?

  那必然是被他买通,或者是慑于其背后的董鄂家不敢秉公办理啊。

  因此上,康熙就撸了噶礼的官,把张伯行官复原职。

  原以为这事到这也就尘埃落定了,谁想噶礼生母直接敲了登闻鼓。状告噶礼怀恨在心,指使妻子等毒害生母呢?

  般般罪状,最让他扛不住的就是噶礼党附太子,将科场舞弊受贿收的银子多半孝敬了太子一条。

  但老太太指天誓地,且证据确凿。

  明言前次国库清欠,太子其实也借了不老少。都是噶礼帮着掏钱,才得以顺利补上了这个大窟窿。

  康熙把户部尚书喊过来一问,好么!

  还真有太子数度借银,后又悄悄还上,还密谕相关人等不得透露事。

  可把康熙气得,龙行虎步就往毓庆宫。

  而彼时,太子正被美姬伺候着喝酒。见他来,还醉眼朦胧地问了句:“皇阿玛也要来一杯么?”

  “混账东西!枉你还是一国太子,竟青天白日地饮酒买醉?”

  劈头盖脸一顿怒骂,还说了噶礼母亲叩阍的事儿。

  就为等太子辩解。

  结果也不知太子是醉得太深,还是借酒装疯。

  竟然直接哂笑:“皇阿玛若想废除儿子的太子之位便废,何故还非要寻个由头呢?那噶礼是您乳母的儿子,您亲封的两江总督。”

  “朝臣参他的折子摞起来都有人高了,是您一直偏袒着,现在却说他是儿子的人?这话您听着,觉得可信度高么?”

  有那么一瞬间,康熙是动摇了的。

  但兹事体大,关乎国本。

  不可能因为噶礼母亲几句控诉就定案,也不可能因太子几句辩解就当没发生过。

  但四爷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能跟这脏活扯上关系。

  被唤到御前时,他整个人都有些懵了:“皇阿玛觉得儿臣在内务府事与清欠中表现得可圈可点,遂有意让儿子彻查两江总督噶礼?”

  “你意下如何?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四爷:……

  您是单纯的问噶礼受贿事么?儿子敢简单认为您就是想彻查噶礼么?

  这根本就是个试探吧?

  关于野心与能力的试探。

  看出了题干,解答就变得不再困难。

  四爷确定,皇阿玛既然决定了查,就必然掌握了相关证据,为了些许银钱不惜动摇国本的太子必定再当不了太子。

  三十几年近四十年的精心培养啊!

  一朝化为乌有。

  皇阿玛痛心疾首之下,不会饶过任何一个跟此事沾边的。

  但再怎么难受,他也得以江山为重,也得在诸皇子中寻出真正能扛起江山的接班人。

  这个时候,他既不能表露得太有野心,也不能表现得没有野心。

  迅速理清后,四爷重重跪下:“皇阿玛信重,儿子焉敢不从?唯有披肝沥胆,尽己所能。只是科考乃国家取仕之道,涉及邦本。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还请皇阿玛多派得力人手协助儿子,方能勿枉勿纵。”

  “不放过一个蠹虫,也不冤枉一个贤臣。”

  一句话:您让儿子去,儿子就去,刀山火海也去!

  还不惮您往儿子身边放眼睛耳朵。

  咱就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了大清根本,维护科考公平。

  至于噶礼党附太子事?

  四爷连提都没提,更别说什么落井下石了。

  单这一样,在康熙眼里就胜过恨不得立即给胤礽定罪的老八等人。

  康熙颔首,没说派他去,也没说不派他去。

  只一句乏了,就把人打发了回去。

  四爷半点也不迟疑,更不多问。

  孝心满满地劝他多保重身体,再规规矩矩地行礼退下。

  回去也未见联络任何人,只照常上值,照常放衙。一有空就去圆明园,往那耕织轩里瞧他新种的庄稼去。

  康熙这才满意颔首,觉得四儿子虽能力过人,能圆满完成他这个皇父交代的每一件事。

  却没有太大野心,至少不会把野心写在脸上。

  更没做过为出头而残害手足之事。

  是个磊落君子。

  早就预判了他这预判的四爷:……

  换下满身热汗冷汗的衣裳,继续往耕织轩瞧那些个宝贝们去。

  土豆、玉米、红薯、辣椒、番茄、花生那是普通的庄稼么?那是大清早日实现温饱、丰富菜篮子,实现人口井喷式增长的希望所在!

  只是苗高才盈尺,命他随扈秋狝的圣谕就到了。


  (https://www.zbbwx.net/book/3306677/1111106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