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盛景虞妃 > 虞恒帝即位

虞恒帝即位


陛下的病是越来越严重了,如今到了冬日越是厉害了,皇后也是不愿去太明殿照顾陛下,毕竟两人都有心结未解开。

  嘉贵妃与锦贵妃都在太明殿侍疾,嘉贵妃:“陛下,您就好生休养,如今养好身子才是要紧事,朝中的事就交给太子处理就是了。”

  陛下还是咳嗽得厉害,锦贵妃:“陛下,还是召太医来看看吧,这样拖着也不好。”

  陛下:“朕的身子朕知道,朕这几日想起了许多故人与朕罚的人,也想起了朕曾经的爱人,皇后还是不愿来见朕吗?”

  见她们低头哭着默默不语,继续说道:“朕知道了,皇后定是还未原谅朕,也未忘记哲儿与滢儿的死。若微,你先下去吧。传皇后、虞宁公主与三皇子来见朕。”

  皇后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来了太明殿看望陛下:“参见皇兄、父皇。”

  皇后并未行礼,只是痴痴地看着他,心里想着:“你如今重病在床,你之前还说你未算计过哲儿和滢儿,如今就是你的报应!”

  陛下:“起来吧,朕叫你们来是安排朕的身后事。”

  虞宁公主:“皇兄,你竟真的病得如此严重了吗?”

  陛下:“朕拟了一份诏书,是太子即位的诏书,这些日子朕虽然病着,但朝中的事,轩儿都同朕说了,朕之所以不让嘉贵妃在侧,是他们罗家趁着朕病重,在朝中蠢蠢欲动,所以朕怕朕一旦有什么意外,他们罗家可趁机篡夺皇位,让五皇子坐上皇位,所以这份诏书放在皇妹你那儿最为稳妥,朕当时将菱儿嫁给唐家时,没有考虑到罗家会图谋不轨,但如今却为时已晚。”

  虞宁公主:“皇兄放心,皇妹一定会保护好诏书,不会让大虞再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陛下:“浔儿,你来,父皇有话对你说。”

  三皇子坐在陛下床边,说:“父皇有什么事嘱托儿臣?”

  陛下:“朕知道你的志向不在这皇城中,你想在战火中撑起大虞,因为你母后,你才没有机会名垂青史,所以朕让你平息了罗家叛乱之后,去大虞边关驻守,保卫我大虞的一方百姓,你能做到吗!”

  三皇子:“父皇放心,儿臣不会辜负父皇的嘱托。”

  皇后听了说:“你还想怎么样!如今我只有浔儿这一个孩子了,你到这个份儿上也不肯放过我们母子!”

  陛下:“皇妹,你是朕最信任的妹妹,朕看罗家的大军也快到了,方才嘉贵妃知道朕召见了你们,所以他们一定会满城搜捕你们,轩儿和嘉彤去安华寺为朕祈福去了,你们快去安华寺与他们会合摆平罗氏叛乱!”

  “定不辱命!”

  陛下:“璐瑶,你先回宫待着吧,也会安全些。”

  所有人都走后,陛下才与皇后说心里话:“倾城,你也不要一直冷着脸,朕反正也活不长了,朕之前确实有做得过了的事,但朕自问朕真的没有算计过朕的孩子,浔儿虽是咱们唯一的孩子,但你也不能一辈子都拘着他,就算你是为了他的安危,你真的了解过他喜欢什么吗,你一直将他当做哲儿教养,他是一个男人,驻守边关才是他的正事,你之前说朕变了,朕不再是那个温柔、疼爱你的夫君了,朕变成了残暴、冷酷无情的帝王,朕一直都没有变,朕心里的那个人一直都是你,那些妃妾不过是朕给朝臣做做样子罢了,哲儿和滢儿的死只是意外,朕让浔儿去守边关是为了你们日后在前朝后宫都有地位,都说得上话,你曲解了朕的好意。”

  皇后:“甜言蜜语谁不会啊!既然你那么心疼我们母子,为何当初不立哲儿为太子,这样哲儿和滢儿都不会死!”

  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皇子与大臣勾结本就是历来帝王最忌讳的,朕又不得不按国法处理他。”

  皇后:“就算哲儿做错了,那哲儿薨后,你为什么不改立浔儿为太子!轩儿本就不想做帝王。”

  陛下:“浔儿不是做帝王的那块料,方才你也看到了,他是做武将的好苗子,有他为我大虞守着边关,朕也可放心地走了。”

  皇后:“你为何现在才说出来!你是知道我的性子的,没有确凿的证据我是不会低头的,其实这么多年我虽然对你失望,但心里也是一直惦记着你,就是不愿透露于表面,怕别人知道了是我先低的头,那我的面子往哪儿搁啊!”

  陛下病弱地靠在皇后的肩上,两人也算是解开了这么多年的心结。

  陛下的头缓缓地沉了下去,手也跟着落了下去,皇后坐着面无表情,但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流,泪珠也忍不住地往下落,她知道陛下已经不在了,但她不愿接受现实地吼道:“晏郎!”

  她正将陛下的遗体轻放在龙床上,嘉贵妃也带着叛军来到了太明殿,但她没想到她赶到时陛下已经驾崩了,但陛下偷偷将一份诏书给了皇后,叛军拿着剑围着指着皇后,但皇后却毫无畏惧地走向了嘉贵妃,她一上来就打了嘉贵妃一巴掌,嘉贵妃示意叛军不要轻举妄动,皇后:“本宫千算万算,本宫没想到本宫最信任的人竟然会背叛本宫!”

  又打了一巴掌,说:“你真是深藏不露啊,本宫没想到闷不作声,埋头干大事啊!”

  然后坚毅地走出了太明殿,叛军也不敢怎么样,只要皇后一个眼神,他们就吓得连连后退,最后皇后还是独自一人走回了玉淑宫,她一进去,文音和雪影就带着柔安公主和清弥郡主担心地走了出来,文音:“娘娘,罗家的叛军已经打入宫来了,咱们快进密室吧。”

  皇后:“你们快带瑛雪和棠儿进密室,本宫要在这里等着他们!”

  柔安公主:“母后,您和我们一起躲起来吧,您一个人他们不会放过您的!”

  文音:“奴婢陪娘娘一起,奴婢答应过姐姐要一辈子守护娘娘的。雪影,你快带公主和郡主去密室吧。”

  柔安公主想留下,却也只能被雪影拉着走。

  皇后坐在凤座上,问:“文音,你怕吗?跟着本宫你可有后悔过?”

  文音:“奴婢不怕,奴婢这辈子能跟着娘娘是奴婢的福气。”

  皇后:“如果可以,本宫希望能撑到轩儿和浔儿来救我们。”

  话音刚落,婉太妃就带着叛军闯了进来:“皇后娘娘,别来无恙啊!”

  皇后:“怎么是你!为何不是嘉贵妃前来?”

  婉太妃:“若微对你有愧,不便前来,能死在哀家的手下是你的荣幸!”

  皇后:“放肆!本宫是一国之母,你能斩得了本宫的首级吗!你能斩得了天上的神鸟凤凰吗!若是想斩本宫的首级,简直是痴心妄想!你们把陛下的遗体交出来,兴许太子杀回来时,本宫能留你一命!”

  婉太妃:“笑话!等到太子回来,俞儿早就坐上皇位了。你们去把成帝的遗体抬过来让皇后娘娘看最后一眼。”

  抬进来后,皇后抚摸着棺椁里的陛下的脸,婉太妃继续道:“你们当初把菱儿许配到唐家时,只担心了唐家的利益,却从未注意到我罗家蠢蠢欲动,看来大皇子当年也不过如此!”

  正要对皇后动手时,谢氏的援军到了,云阳县公从婉太妃背后拿剑架在她脖子上,皇后信誓旦旦地说道:“你方才不是还威胁本宫吗?如今你是本宫的棋子,本宫的人质。走!带着陛下的遗体去太明殿!”

  此时,虞宁公主与三皇子来到安华寺,小宁子(宁之风)进到大堂,太子与太子妃在诵经:“殿下,虞宁公主与三殿下来了安华寺,说是宫中有变。”

  太子:“快请他们进来!”

  进来后,太子问道:“姑母,宫中怎么了?”

  虞宁公主:“我们刚刚得到消息,皇兄已经驾崩了!如今宫中只有谢氏的援军在与叛军对抗,咱们得赶紧回去夺回皇宫。”

  太子:“什么!父皇已经驾崩了!那母后与我母妃怎么样了?”

  虞宁公主:“如今有谢氏的援军,她们应当是安全的,咱们得赶紧回去控制住局面。”

  太子:“三弟,你去与孟大将军会合,让他立即发兵都城,夺回皇宫。”

  如今在宫中,皇后用婉太妃为人质威胁着清袭伯,皇后:“清袭伯,你姑母如今在本宫手里,你是为了五皇子而不要你的亲姑母,还是为了你的亲姑母而缴械投降任由太子发落呢?如今你们的生死掌握在你手中,是生是死只在你一念之间。”

  正在他犹豫不决时,外面传来了厮杀声,叛军进来禀报说:“伯爷,太子与孟大将军杀进宫来了!”

  皇后:“怎么样清袭伯,你如今还有退路吗?”

  清袭伯不得不放下刀剑,跪在地上让士兵扣着。

  一同带到太明殿由太子定罪,太子:“罗氏一族趁皇位交替之际犯上作乱,令其满门抄斩,婉太妃犯包庇罪,念其年事已高,禁足于潇湘楼终生囚禁,嘉贵妃赐自尽。”

  皇后出来求情道:“轩儿,本宫知道本宫不该干预政事,但嘉贵妃与芊菱毕竟没有参与这件事,你还是从轻处罚吧。”

  太子:“儿臣明白。念其嘉贵妃与晋安公主并未参与此次叛乱,嘉贵妃在凌诚宫禁足十年不得出,晋安公主既已出嫁,便还是公主之尊。”

  太子登基大典的前一日,皇后来凌诚宫看嘉贵妃,嘉贵妃:“你来做什么?不怕我害你吗?”

  皇后:“就是来看看曾经的故人。”

  嘉贵妃:“我听说是你为我求的情,你为何要帮我?”

  皇后:“本宫帮你是咱们相识多年,我知道你的性子,你不会做出那等事。”

  嘉贵妃:“你这般相信我?”

  皇后:“你是本宫相识多年的姐妹,本宫不信你还能信谁?”

  嘉贵妃:“那姿容和俞儿呢?太子没有为难他们吧?”

  皇后:“你放心,他们也是受人利用,太子念五皇子年幼,便将他与韵婕妤送去了行宫里养着。”

  第二日登基大典,张德福:“朕今以疾侵蒙,预知不久于人世,太子继位,命尔等辅佐。太子,朕之血脉,望尔等尽心竭力,扶正纲纪,抚民安国。若违此誓,天诛地灭,莫敢不从!朕虽疾患缠身,但心系社稷,念及黎民,惟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尔等当勤勉奉公,以天下为己任,不得徇私舞弊,贻误国事。太子,朕之次子,才德兼备,有勇有谋,宜为国之栋梁。望尔等尽心辅佐,助其成长,共创盛世。此诏,以金石之坚,传之千古,永垂不朽。”

  “臣等遵诏。”

  太子顺利即位称虞恒帝,陛下:“朕嗣位之处,母后勤劳内政,亲抚万民,夙夜忧国,以国家为重。其德惠深,功勋着,实为天下之母。今朕欲册封母后皇太后,以示朕之孝心,以彰母后之德。朕念及国家社稷,特颁诏书,以示天下。母后为国之母,母仪天下,宜加尊号,以彰其德。朕恭行册封之礼,以示尊崇之意。特此诏示天下,咸使闻知。若有违制,当论以重罪。此令!朕惟皇太后,体天俪德,资敬圣明,育德兴邦,佐命翊运,嘉猷茂着,勋业弥彰。兹朕嗣位,承先帝遗诏,钦承慈训,笃终孝思,敢不推崇徽称,式昭洪绪。兹特诏谕,尔文武群臣,宜体朕意,敬承朕旨,以昭穆之次,定册命之仪,以称朕尊母之孝,而传示无穷之庆。其仰遵朕谕,速议定式。朕以皇后之德,配天地之正,定家国之基,宜尽崇礼,以示天下。今朕命卿为皇后,以继宗祀,助朕治天下。卿须敬事天地,恭事朕躬,以顺家国之和,以保万世之业。卿须谨记,皇后之位,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卿须修身齐家,以成天下之治。卿须勤俭持家,以教百姓之德。卿须仁爱宽厚,以和天下之民。卿须明辨是非,以决国家之事。卿须深思熟虑,以保家国之安。朕愿卿能以德服人,以贤治国,以爱民心,以孝敬朕,以明哲保身,以天下为重。朕愿卿能为朕之助,为家国之光  为天下之母。朕愿卿能永享皇后之位,永保皇后之尊。”


  (https://www.zbbwx.net/book/3305704/1111104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