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提亲


孟衡三人出了城,走了好一段路了才发现,马车角落里塞着一个小荷包。

孟衡打开荷包一看,赫然是刚刚陈老头给出去的那两个小银锭。

孟衡将这荷包递给了陈老头。

陈老头拿过来,像个小孩子似的,撇过头哼了一声,“不要算了,不要就留给老头子我买酒喝!”

小六在一旁故意道:“老头儿,赵哥哥特意叮嘱了我和孟姐姐,不让你喝太多酒。”

陈老头作势要去打他,“你这小崽子,成日里就知道存心气我!”

小六连忙侧身避开,故意招惹陈老头,祖孙俩又闹了起来。

马车里刚刚的沉闷气氛顿时一扫而空。

孟衡也松了一口气。

刚刚大师兄磕头的时候,师父虽然面上看着嫌弃又不耐烦,但是孟衡知道,他老人家心底里还是感动和不舍的。

大师兄日后在临安定居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回来看师父的时候就少了,日后师徒俩再见面就难了。

到底是不一样了。

虽然高兴他有自己的新家了,但是心底里也难免不舍,人之常情。

……

回到宣州,

城西,梧桐巷子,

孟衡走到巷子口,就有人一路与她打招呼,“孟娘子回来了!”

“你师兄的婚宴热闹么?临安好玩么?”

孟衡一一都笑着回应了。

她性格温柔好相处,跟街坊邻居处得不错,所以见了面能打上招呼的也多。

她经历过纪玄的背叛以后,就对感情彻底死了心。

来宣州以后,她就一直对外宣称,她从前成过亲,但夫君英年早逝,两人没有孩子,家中田产便悉数被叔伯霸占了,所以她便只能远走他乡谋生。

所以街坊邻居们便叫她孟娘子了。

孟衡长得好看,人有好相处,还会制秤,会操持家务,是个有本事的。

刚来宣州一两年的时候,有不少人都想给她介绍亲事,但孟衡全都推拒了。

不知道怎么谣传的,说孟娘子对死去的前夫用情至深、难以忘怀,久而久之,便没有人再给孟衡介绍婚事了。

孟衡虽然不理解她对她死去的前夫用情至深难以忘怀的谣言,但是这个谣言毕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让她清闲了不少,所以她就懒得澄清了。

……

没想到,这流言都传得那样广了。

竟还有人上门向孟衡提亲。

孟衡真是有点不解。

来提亲的,还是宣州城西一户不错的人家。

家里是开布料铺子的,店面不小,家里过得还算富贵,甚至还能请得起厨娘和丫鬟。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富贵的人家了。

就算是比起孟衡从前的家境来说,也是丝毫不差的。

而且,听说,对方的还是个有功名在身的秀才。

年方二十二,只比她大一岁,相貌还算周正。

孟衡想不通对方为什么会看上她一个嫁过人,且对死去的前夫“念念不忘”的女人。

当媒人来的时候,她本想一口回绝,但是师父劝她不如去看看,这条件属实不错。

说起来,陈老头还认识那家布料铺子的老板,给他们家做过几回秤。

陈老头说那家的孩子他见过,是个周正的好孩子,家里长辈也通情达理,他劝孟衡去看看,不要那么早就回绝了人家。

和纪玄的那段故事她没有告诉宣州的任何人,所以陈老头也以为,她是真的丧夫之后才外出谋生的。

师父是真心实意地在为她的日后考虑,孟衡也不好完全不领情,便只能应下去见一面。

……

孟衡和那人约在了茶楼见面,

她到的时候,一个青衫书生正坐在窗边的位置,一看见她来了,立刻便站起来了。

“孟娘子,这里。”

孟衡见到对方第一印象其实还不错,最起码能感觉到对方是个好人。

这书生名唤张宁。

孟衡再次重申自己曾经嫁过人,也强调了自己婚后不可能放弃制秤,她还会养着小六这个弟弟。

但是张宁通通不介意这些事情,他甚至觉得孟衡不困在后院,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一件好事。

说实话,这点其实最打动孟衡。

而且,从各方面来看,张宁都是一个不错的成婚对象。

但是吃一堑长一智,爱情的苦果她已经尝过一回,她暂且还没忘记从前那些痛苦,更没做好准备进入下一段。

在孟衡要张口说出拒绝的话的时候,张宁抢先说,“孟娘子可以不必这么快告诉我答复,感情都是培养出来的,你也不能一直不往前走,困在过去吧?”

张宁目光诚挚,因为在孟衡面前说了这样长一串话,有点紧张,耳朵微微泛红。

孟衡不懂他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执着,因为这张脸吗?

孟衡这样想着,便也这样问了出来。

张宁立刻摇了摇头,“当然不是!”

张宁看了孟衡一眼,脸有点红,“孟娘子虽然很漂亮,但在下觉得,漂亮是娘子身上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

孟衡好奇他何出此言。

“因为娘子善良温柔,坚韧不拔,性格上的闪光之处远胜于长相和外表。”

张宁说到这里,又连忙慌慌张张地补充道,“当然,我没有否定娘子长得漂亮的事实……”

孟衡被他的夸赞搞得忍不住脸红,见他慌忙找补的样子,又觉得有点可爱。

“公子与我并不相熟,下这些定论是否过与轻易了?”她问道,有心打探张宁为何会如此说。

“我听说过姑娘为了拜师在陈师傅门口跪了一天一夜的事情,那时我便想,有如此心性,有何事做不成呢?这难道不能说明姑娘坚韧不拔么?”

孟衡当初拜师的事情确实传得颇广,一是因为她跪了一天一夜,学艺之心可见赤忱;二是因为宣州的制秤师傅从来没收过女徒弟,孟衡还是第一个。

“后来我知道,姑娘在巷子口捡了个快要冻死的孩子。”

“其实那天我也从那边经过了,也看到了那个孩子,但是家中父母不允我带一个陌生的半大孩子回去,幸好姑娘后来救走了他。”

孟衡还是觉得这些理由无法说服她,“仅凭这些,公子便来提亲了?”

张宁粲然一笑,“自然还有别的事情。”

张宁回忆起了过往,“姑娘可还记得你刚来宣州那一年……”


  (https://www.zbbwx.net/book/3223703/1111096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