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历史直播:我的观众是老祖宗 > 174.第174章 万历中兴(二)

174.第174章 万历中兴(二)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就是说朱厚熜和朱翊钧俩人摆烂时间加起来比永乐和仁宣加起来还要久啊!

    雾都不予:谁说不是呢?要是说他们的寿命分给前面的几代君主就好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非常同意!这就是典型的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啊!

    晚宁睡不着吖(管):哈哈哈哈哈哈,可惜啊可惜

    苏玥看着他们,说:“嗯,现在来看看明朝第一宅男朱翊钧的一生吧!”

    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自称禹斋,庙号“神宗”。

    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母为贵妃李氏。

    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6岁被立为太子,并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即位。

    因明王朝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危机四伏,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其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

    朱翊钧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

    后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后金政权建立,并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

    朱翊钧力主挞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惨败,此后明对后金取守势,无力进攻。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病死,葬定陵。

    朱翊钧在继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使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促使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中间十年其由勤变懒,加之沉溺酒色、财货的病态心理,非但未能使明朝中兴,相反却把明朝推向绝境。

    后人评论朱翊钧“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但朱翊钧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在骨干朝臣的辅助下,明朝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颓态,且明朝万历年间先后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战役,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就是说朱翊钧前半生多好啊,就是可惜中道崩殂了

    晚宁睡不着吖(管):唉,话说朱翊钧和张居正不是很好吗?为什么最后要鞭尸呢?

    雾都不予:你这就要看看张居正到底干了什么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他干啥了?

    雾都不予:嗯,比李承乾当时好点儿,但是好不了多少

    我寄相思与明月:更何况还有一个国本之争,啧啧啧

    苏玥看着评论区,说:“你们不知道张居正干了什么?怎么可能?”

    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HUB省JZ市)军籍。

    生于江陵县(今HUB省JZ市),故称之“张江陵”。

    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神宗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

    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1572年),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

    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世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

    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握草!就是说虽然张居正有一些问题但是不至于鞭尸吧?

    晚宁睡不着吖(管):谁知道呢?毕竟唐太宗当时还推过魏征的墓碑呢

    雾都不予:哈哈哈哈哈,虽然当时,你礼貌吗?

    云中谁寄锦书来:只能说治理朝政张居正合适,但是你要是说带娃,张居正不靠谱

    我寄相思与明月:对啊,所以说教太子也是一个技术活儿

    晚宁睡不着吖(管):你要是这么说就让我想起来了太子杀手李纲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唉,李纲对每一个太子都劝了,可惜没有一个听他的

    雾都不予:谁说不是呢!不过要是说朱翊钧摆烂的主要原因还是国本之争吧?

    郁郁斯宁:???国本之争说什么?

    晚宁睡不着吖:此次请@玥玥

    苏玥看到了评论,说:“国本之争啊,只能说荒谬且离谱!”

    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是指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

    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

    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然而明神宗不喜欢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却加倍宠爱郑皇贵妃,并且有意立其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

    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

    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长子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

    直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李太后病逝,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至此,前后争吵达15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明神宗身心交瘁、郑贵妃悒郁不乐、整个帝国不得安宁的“国本之争”,才算告一段落。

    争国本的官僚多是后来的东林党人,因此它又是东林党争的一项内容。

    国本之争,使得明神宗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虽贵为天子,而终被群臣所制,最终和大臣闹掰,逐步对朝政失去兴趣,开始怠政。


  (https://www.zbbwx.net/book/2249660/1111096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