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砥砺前行小说免费阅读 > 第405章 小心眼的李治

第405章 小心眼的李治


第405章  小心眼的李治

        随着李治、武皇后的表态,所谓的割据自立的流言,自是无人敢再提。

        萧妙宸也在这一次展露了陈家当家主母的镇宅能力,不但能够相夫教子,在外还能维护自家郎君的名望。

        贤惠之名,亦在商洛之地盛传。

        紫微宫贞观殿。

        李治看着手上陈青兕关于高句丽最新情况的奏疏,看着向来稳重的陈青兕都很乐观的表示,高句丽已经无力回天,只待渊男生与渊男建、渊男产分出胜负,东北可定。

        既然东北可定,那陈青兕也没有必要留在百济了吧?

        李治看着手中的奏疏,脑中浮现如此念头。

        李治向来不是大度的皇帝,相反很爱斤斤计较。

        自从陈青兕对于趁势进攻高句丽抱以反对态度以后,李治就将他从进攻高句丽的序列中拿掉了。

        李治不是不知道陈青兕的决策是对的,相反他很庆幸自己没有被眼前的虚假的利益所动,选择相信陈青兕的判断,但这并不妨碍他给陈青兕穿小鞋。

        既然陈青兕拒绝自己给他当三军统帅的诱惑,让他的封禅缺了一点遗憾,那覆灭高句丽的战役也就别参加了。

        现在东北的事情差不多了,最后的战役也轮不到他,不如提前将他调回庙堂。

        也好试一试,陈青兕的态度。

        李治自然不信陈青兕有割据之心的,陈青兕的所有动向都在他掌握之中,所有政治意图都会上疏禀报。就陈青兕那写报告的功底,李治即便身在万里之外的京畿,也对百济的情况了如指掌。

        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他安插在陈青兕身旁的人,送回来的消息都不及陈青兕写的详细。

        这让李治有种啼笑皆非,多此一举的感觉。

        不过陈青兕的能力太强,用得好会诸葛、王猛,用不好,那就不好说了。

        李治这个皇帝,帝王心思极重,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

        这一点远无法跟他的父亲相提并论。

        要将陈青兕这样级别的边帅调回京畿,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

        李治暗自琢磨,想着自己的最近念叨的大事,心中有了定计。

        “陛下!”

        内侍突然怯生生的走进殿内。

        李治头也不抬,只是说了一个:“说”。

        “外边韩国夫人求见!”

        李治脸色微沉道:“不见!”

        韩国夫人还是有用的,只是此番她行事过于愚蠢,得给她一个教训。

        尽管此次给他表现了一出君臣相知的戏码,并没有造成恶劣影响,可下次却不一定了。

        接下来的月余时间,京畿一片太平,天下也无大事。

        这种和平,也促成了封禅的推行。

        自从麒麟现身介山和含元殿之后,李治已经为封禅作铺垫了。

        一直没有动静是在等,春季是最容易看出灾祸的季节。

        万一这边刚说天下太平,适宜封禅,另一处地方就起了灾祸,那不是啪啪打脸?

        随着风调雨顺,天下各处无天灾汇报,正应证了麒麟现世,天下安泰的说法。

        于是乎,在麟德元年,六月三日,这一天,礼部尚书卢承庆首先提议封禅。

        李治假惺惺的考虑,甚至说出“朕德薄”的字眼。

        但随着武皇后的极力表现,还有文武百官人精的配合,李治“很勉强”的同意了官员的封禅请求。

        随即便是万众期待的封禅使的任命。

        这封禅使可是至关重要的存在,能够当任封禅使,那是天大的殊荣。

        李治很快给出了封禅使的任命:封禅使李绩,这个毋庸置疑,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

        作为唐朝庙堂上为数不多的开国元勋,李绩不论资历军功还是文治政治上的功劳都是一枝独秀,无人可比的,封禅副使李元礼、许敬宗、陈青兕……

        这副使的名额一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李元礼、许敬宗自不用说。

        李元礼司徒、潞州刺史,郑王,高祖皇帝十子,乃是地位最高的宗亲,而许敬宗亦是两朝老臣,位居宰相,把持议政厅多年,无人可比。

        但陈青兕才入庙堂多久?

        尽管他的功绩,确实远胜他人,不管是文治之功,还是武勋都出类拔萃,常人无法比及。

        但他的年纪资历是远远不够资格的。

        何况人家坐镇百济,定倭国,镇新罗,抚百济,高句丽让他逼得分裂,覆灭在即……

        这干的多出色,特地将他召回来当任封禅使,不是乱用人才?

        质疑反对声不绝,毕竟个别有希望成为封禅使的人,无法撼动李绩、李元礼、许敬宗,唯有从陈青兕身上入手了。

        但李治对于庙堂的掌控力是无人撼动的,他定下的人选,反对无用。

        有人拿陈青兕离开百济,会导致东北掌控力减弱一事来说,李治连后备人选都定下了刘仁轨。

        李治如此解决,也衍生了不好的结果,有人怀疑是不是受到了谣言的影响。

        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陈青兕调回京畿的事情。

        消息传到百济,百济诸将皆为陈青兕鸣不平。

        陈青兕在海东半岛翻云覆雨,让周边诸国闻风丧胆,眼看高句丽陷入内乱,正是可乘之机,将他调离,岂不等于剥夺他的功绩?

        他用谋定计,眼瞧着大功告成,却让他人摘最后的桃子,只是想想就为陈青兕觉得委屈。

        尤其是与陈青兕友善的黑齿常之、沙陀相如、赵持满、程务挺几人。

        黑齿常之、沙陀相如两人本是百济降将,陈青兕却没将他们当作外人,予以重用,还给了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现在百济的民生,在陈青兕、刘仁轨的努力下,已经有所好转,尤其是海上商路的开通,经济物资远胜之前,对于陈青兕更是信服。

        两人是真心服气陈青兕对于百济的统治。

        赵持满不用说了,一手提拔的铁杆。

        程务挺也因陈青兕的关系,提前得到了历练的机会。

        在陈青兕这里,他跟着陈青兕、黑齿常之学了不少在他父亲那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认可他这个统帅。

        一行人闻讯之后,纷纷赶到大都督府。

        黑齿常之说道:“大都督,不如我等一起上疏,劝陛下收回成命?”

        这话也只有黑齿常之敢说了,毕竟他对于华夏的官场了解的不多。

        <div  class="contentadv">        他在百济属于小诸侯,是有跟百济王谈条件的资格。

        陈青兕挥了挥手道:“休要胡言,能够回京当任封禅使,也是天大的恩赐。离京多年,本督对于家中妻儿,甚是思念。此番回去,正合我心意。你们就不要瞎掺合。我走之后,由刘都督接替我的职位,你们要好好依从他的安排。”

        刘仁轨神色复杂。

        他早知不出意外,自己会取代陈青兕,却不想如此之早。

        他是有雄心抱负之人,心情也是五味杂陈。

        陈青兕安抚好了诸将,留下了刘仁轨。

        对于刘仁轨,陈青兕没有特别的安排。

        两人一并治理百济,作为他的副手,没有比他更了解百济的情况。

        以他之才,接手已经上了正轨的百济,那是手到擒来的。

        故而陈青兕留下刘仁轨并没有说行政上的事务,而是聊人情。

        “军中武将,多是性情中人。会有一部分人会觉得接受了你,等于背叛了我。这种情绪不可取,但无法拒绝。正则兄,多多担待。”

        刘仁轨主要负责行政,军中的事情也就在南下进攻倭国的时候,有所表现,不足以让黑齿常之这样的大将信服的。

        “大都督放心,伱我相识一场,当知愚兄非气量狭小之辈,容得下他们。”

        陈青兕也不再多说,对于刘仁轨的能力,他从不怀疑。

        陈青兕走向大都督府内院,周奎气呼呼的迎了上来。

        要说对此任命火气最大的人,就是周奎了。

        黑齿常之、沙陀相如、赵持满、程务挺这些人是将陈青兕当作上司,觉得上司受了委屈,要给他鸣不平。

        而周奎却是将陈青兕当作主人对待的。

        这主人受到了委屈,那就不是鸣不平了,而是造反。

        “那昏君太不是东西了,郎主为了他离开了主母少主,尽心尽力,他却因为只言片语,怀疑郎主的忠心,将郎主召回京师,将郎主的功绩拱手让人,实在可恶。若非主母、少主在京,还不如随了他的意愿。”

        周奎在江南是受过朝廷苦的,对于朝廷也没有好感。

        陈青兕知周奎忠心,但对于他这话,却肃然回应,说道:“周哥,此话以后,莫要再提,想都不能想……”

        周奎见陈青兕如此表情,立刻醒悟,不敢再言。

        陈青兕作为一个后世人,自然不存在这个时代的愚忠一说。

        只是他有自知之明,什么身份干什么事,什么环境说什么话。

        如果在秦末,在汉末,在隋末,陈青兕未必就没有跟项羽刘邦,跟曹操、刘备,跟李世民争一争,谁主沉浮。

        可现在这环境,这情况,想要造反,那不叫有野心,而是找死。

        李治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皇帝,陈青兕并不觉得面对手握两个王四个二四个A的李治,就自己手上的对三对四能够力挽狂澜。

        在大势面前,强弱韩信都得乖乖低头,何况是他?

        很多人说如果韩信有反心,有可能三分天下,这是胡扯。

        刘邦单枪匹马就能缴了韩信的帅印,收缴他的兵权。韩信在齐国坐地起价,刘邦憋屈认怂,任命韩信为齐王,却不知刘邦一边任命韩信为齐王,一边只是一个命令,韩信麾下半数兵马直接不听韩信调令在灌婴的带领下南下……

        没有韩信,刘邦未必能赢项羽,但韩信压根就没资格跟刘邦在同一张桌子上打擂。

        当然李治不是刘邦,但他陈青兕也不是已经是齐王的韩信。

        至少在李治这里,就现在的陈青兕,半点造反的念头都没有。

        他惜命,不想死。

        何况他并不觉得李治在此刻将他召回中原是对他的不信任,而是因为小心眼。

        “这么东西吧,我们回家。正好你与小奕也多年未见了,可以去长安与他相见。”

        周奎的儿子周奕很是争气,成功获得了国子监太学生在州府里的名额。

        现在已经是国子监的生员了。

        这提起自己的儿子,周奎眼睛一亮,颔首称是。

        陈青兕信步走向后院,来到李红清所住的客房。

        李红清此刻正在倚窗眺望,怔怔的望着窗外出神,也不知在看什么,连陈青兕的到来都未曾察觉。

        这对一自幼练武的江湖侠女来说,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就连陈青兕这水平,他的五感都因练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于风吹草动的潜在危险有一定的洞察力。

        “咄、咄、咄……”

        陈青兕敲了敲门。

        李红清这才清醒过来,见是陈青兕,身子不自觉的往右移了两步。

        这不经意的举动,好似掩耳盗铃。

        陈青兕注意到了右侧,那被遮挡了一半的包裹,说道:“李娘子打算离开?”

        李红清微微颔首道:“郎君即将返回中原,安全自是无虞。自然无须相护……”

        陈青兕问道:“那李娘子可有去处?不如跟我一并返回中原?”

        李红清愣了愣,最终摇头道:“祖父待我若亲孙女,此番他离世,理当于灵前尽孝。护卫郎君周全,事情从急。现事情已了,自当回去以表孝心。”

        陈青兕张了张口,话音最终只剩下“保重”两个字。

        李红清抿了抿嘴有些遗憾,还有一些失望。

        陈青兕最终没有开口挽留。

        在感情上,他已经对不起自己的夫人,不能在道义上也对她不起。

        最早的谣言是陈青兕安排流传出去的,为的就是寻个机会回京。

        他没有想到韩国夫人武顺竟会借题发挥刁难自家媳妇。

        尽管自家媳妇凭借才智扭转局面,并未出现意外,却也让他惊出了身冷汗。

        陈青兕放不下李红清,但在未得萧妙宸同意之前,他说不出任何挽留的话。

        只有得到萧妙宸的点头,陈青兕才能戳破两人之间的那层关系。

        陈青兕与刘仁轨的对接没有任何的隔阂,双方只是走了一个流程,已经完成了对接,正式接管百济。

        不过刘仁轨的身份是熊津都护,兼任带方州刺史……

        与陈青兕的熊津州都督府大都督加旌节的权力,却是天差地别。


  (https://www.zbbwx.net/book/2245798/11442882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